欢迎来到无锡和枫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官方网站!
logo logo
从模仿说看中国传统园林发展

从模仿说看中国传统园林发展

关于艺术的起源,学术界也有多重观点,如劳动起源论、巫术说、游戏说、模仿说理论等。其中的艺术模仿理论对后世的影响尤为重大。自古以来,中国的园林都存在对自然山水的模仿再现,以求“天人合一”。

中国古代的先民们生活在广褒辽阔的华夏大地上,游走在巍峨壮丽的山川河岳之中,自古便产生了对天地山川、河海湖泊的敬畏,更是写出“渺沧海之一粟,哀吾生之须臾”的诗句。我们的伟大国家,面朝大洋――太平洋,背靠大山――昆仑、天山、祁连等诸山脉。西高东低。中原地区四季变化分明,雨量充沛且雨热同期。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景观面貌。正是由于中华大地的自然风貌足够独特与美丽,所以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的最大不同就是,在造园时,只要模仿自然山水即可,不用像西方园林那样,由于自然条件不够美丽而去征服自然重造园林,造的完全与自然山水迥异。中东的阿拉伯园林,更是在沙漠中发展起来的园林,发展的最初原型是沙漠中一个个小绿洲,因此他们的园林总是在高高的围墙中的规则式园林,也正如沙漠中的绿洲一样,需要保护起来。

正由特殊的地理环境,加上古代人们对自然的征服及控制力有限,长久以来更是形成了,天地神圣不可欺的观念。人们无论是身处闹市,或是采菊东篱,都追求天人合一,自成一体的美好愿望。

以著名的江南私家园林为例。它们都是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,在既有的物质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之后,便开始追求精神上的天人合一,具体就体现在,于繁华闹市中开创一处如自然山水般的幽静环境。用于隔绝那些烦事纷争,享受自我的空间。

山水之美

   园林中表现自然的方式有写意和写实两种,随着社会的发展,一般由写实转向写意,由对自然的简单再现转化为表达内心中的自然之意。具体为在园林中模仿自然山水,起初,叠山手法以土筑或山石兼用摹仿真山,无论形态、体量都追求与真山相似,以山必求其宏大,峰必求其高峻,追求再现山水,有若自然.写实地摹仿自然,自然山水已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。然而,由于写实山水,体量太大,对园林面积有所要求,隧一定会被写意式的山水手法所取代。纵观历史,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无不在表现一种山水之美,一种自然之美。当然“表达自然”并不是凭空想象,而是建立在对自然山水的深人观察和理解基础上的,和自然融为一体。

曲即自然

   中国传统园林与中国传统艺术艺术一样,皆以曲为美。正如在人们对自然界进行改造之前,整个大自然皆是曲的,如海洋的波涛,起伏的山峦,天上的浮云,摇动的花木。在造园中,能用曲线的,绝不用直线。中国传统园林从总体布局到单个造园要素,一块石头、一棵树等,都追求不对称.这是由于中国园林讲究“师法自然”, 而“人从情感上来说,更倾向于变动的曲线,因为它更`自然’,符合人心理上的节奏。

天然即自然

   中国传统园林向来追求保持景观要素的天然形态,追求不露人工痕迹的天然之美,即所谓“大巧若拙“。这是与西方景观不同之处的一点,西方景观更倾向于把人的意志强加予造园要素(如植物、地形等),将其处理成各种几何形态,通过比例的协调表现出他们所谓的理想美。

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,自然与人们的关系变得愈加紧张,怎样用生态学的方法处理好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,是每一个设计师都必须深发思考的。回顾几千年以来,我们的先祖一直在敬畏自然,追求自然之美,顺应自然之法,达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,不管是现实中的自然,亦或是人们理想中的自然。而如今,伴随着各种知识经济的增长,人们变得更加以自我为中心,尝试着去征服自然,改变自然,最后皆得到大自然的报复。对此,我们应该理性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,运用适宜的方式,正确处理当今我们所面对的生态危机,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。